集团新闻

足球城市再进化青岛中超第二阶段基建升级纪实


作为中国足球版图上的重要城市,青岛正以中超联赛第二阶段为契机,开启城市体育基建的全面升级。这座滨海之城,将专业球场改造、交通网络优化、社区足球联动、智慧科技赋能四大领域深度融合,展现出从单一赛事承办向城市功能迭代的跨越式发展。从万人球场灯光系统的智能焕新,到地铁站与赛场接驳的毛细血管打通;从校园足球场的社会化共享,到VR观赛技术的场景创新,青岛正以足球为支点,撬动城市能级的全面提升。这场基建革命不仅关乎竞技体育的硬件提升,更蕴含着城市治理理念的进化密码。

1、场馆设施专业化升级

作为中超联赛的核心载体,青岛青春足球场率先完成智慧化改造。球场采用国际足联认证的混合草系统,结合地下通风排水系统,确保极端天气下的比赛质量。可伸缩顶棚设计与270度环场LED屏的联动,将观赛体验推向沉浸式新高度。球员更衣室配备生物力学恢复设备,实现赛时保障与日常训练的功能复合。

周边配套设施的升级同步展开。球场两公里半径内新建三处球迷广场,配备巨型露天屏幕与互动体验区。地下停车场扩容至5000个车位,并设置智能导航系统。商业综合体与球场通过空中连廊无缝对接,形成“观赛-消费-娱乐”的完整生态圈。

德信体育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残疾人观赛区的革命性改进。新增的360度无障碍通道、专属视听辅助设备及志愿者服务体系,使球场包容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些细节改造彰显出城市建设的人文温度。

2、交通网络立体化重构

轨道交通的毛细血管延伸成为基建重点。新开通的地铁8号线支线直抵球场正门,15分钟接驳青岛北站交通枢纽。赛事期间启动的“足球专列”动态调度系统,能根据实时票务数据调整运力,将高峰疏散效率提升40%。

地面交通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。56个智慧路灯杆整合交通监控、信息发布、应急呼叫功能,实现道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。新增的12条公交专线采用氢能源车辆,配合潮汐车道设置,构建起低碳高效的接驳网络。

针对自驾群体推出的“停车+摆渡”组合方案颇具创新。在距球场5公里处设置的三级停车场,通过自动驾驶摆渡车实现最后一公里接驳。这套系统有效缓解了核心区交通压力,赛后更可转化为日常通勤解决方案。

3、社区体育融合化发展

专业场馆的溢出效应向社区深度渗透。全市32所学校球场完成夜间照明改造,课后及周末向市民开放。依托中超俱乐部建立的青训中心,将专业教练资源输送至48个社区足球点,形成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。

城市微空间改造注入足球元素。高架桥下闲置空间变身街头足球公园,老旧厂房改造的室内足球馆配备智能计数系统。这些“金角银边”的活化利用,使足球运动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圈。

特别构建的“足球+”生态令人瞩目。球场周边植入足球主题酒店、足球博物馆、运动康复中心等业态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。每月举办的市民联赛与足球文化节,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基因。

4、智慧运维可持续赋能

数字化管理系统贯穿基建全周期。BIM技术实现从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能耗监控平台使场馆运营成本降低25%。基于5G网络的AR导航系统,为观众提供从进站到入座的全程可视化引导。

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设计细节。球场屋顶1.2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达150万千瓦时,雨水收集系统可满足60%的绿化灌溉需求。看台座椅全部采用回收海洋塑料制成,彰显海洋城市的环保担当。

赛后利用方案前置规划确保可持续性。可拆卸移动看台实现场馆容量弹性调节,商业空间模块化设计便于业态更新。这套“赛时服务专业赛事,平时服务全民健身”的转换机制,为大型场馆运营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
总结:

足球城市再进化青岛中超第二阶段基建升级纪实

青岛的足球基建升级,本质上是一场以体育为触媒的城市更新运动。从专业场馆的智能焕新到交通脉络的智慧重组,从社区足球的普惠发展到运维体系的绿色转型,每个环节都体现着“人民城市”的建设理念。这种跳出单一赛事维度的系统化思维,使体育设施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能。

当灯光闪耀的球场与市井街巷的足球公园交相辉映,当氢能源公交专列穿梭于智慧道路网络,青岛正书写着新时代足球城市进化的中国方案。这场基建革命不仅为中超联赛注入新活力,更在探索体育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,为全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岛经验。